何耀珊
这是自去年底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後,中国首次发表长篇评论文章,综述气候谈判变化。
无论气候变化问题如何演变,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层面的解读越来越多,也在不断升温。当然,近期在一些媒体中也不断传播出一种另类的声音,质疑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议题,在国际社会更广泛政治层次上的双边或多边外交中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面对频繁发生的全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共同应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立足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实现全球自然环境的改善,这不仅是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根本所在,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价值体现。与此同时,国际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危机,特别是贫穷国家由此可能陷入饥荒。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改善自然环境或延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现实与未来的选择,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早有广泛的共识,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初衷不会改变。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利益冲突造成的,利益冲突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冲突在自然领域的反映,它表现了人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但是无论哪种利益,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善恶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理应有更多的作为,相关谈判不能一拖再拖。
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共同的生存环境必然使世界各国拥有共同的责任,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情况千差万别,国际社会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准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宗旨就是需要国际社会综合、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气候变化问题。尽管,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气候变化是否有关的确存在着争议,但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无论质疑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论点是否有足够的科学根据,能否站得住脚,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毕竟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不争事实。保证湘江流域特别是湘江下游饮用水的安全,这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昨天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环境保护厅透露,目前我省已经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列入十二五发展的规划之中。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湖南的有色产业特别是采矿、冶炼都集中在湘江流域,湘江流域的砷、镉、铅污染比较严重。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徐兴龙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开始了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保护湘江流域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环保部门每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徐兴龙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大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然而随着近年来湘江流域沿岸企业的排放不达标,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饮水安全。
特别是加大对有色行业的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要进行整合,小的要关掉,要上有规模有能力、建设环保设施的企业,比如说,要求电解锰必须要达到1万吨以上才能开工建设,没有这个规模就不行。目前,湘江流域八个市州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9个涉及重金属排放的行业,而这些重金属废水排放已经给湘江少部分地方造成了污染。保证湘江流域特别是湘江下游饮用水的安全,这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为解决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升开采、冶炼和应用的技术水平,保护国家宝贵的稀土战略资源,环境保护部开展了稀土工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稀土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的特点和原辅材料的成份,以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为控制项目,对稀土行业废水、废气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控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没有针对稀土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长期以来,稀土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等,只能执行综合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过度开发,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下降迅速,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氨氮为例,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5000mg/L,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至上百倍。
这位负责人表示,《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考虑到我国稀土工业现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标准对现有企业设置了两年的达标排放过渡期,过渡期后,现有企业也必须执行新建企业排放限值。该标准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则占世界97%。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稀土矿山开采至稀土金属、合金生产的各种规模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的水、废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稀土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环境保护部网站2月28日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为防止企业稀释排放,标准中还规定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标准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过度开发,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下降迅速,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以氨氮为例,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5000mg/L,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至上百倍。环境保护部网站2月28日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为解决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升开采、冶炼和应用的技术水平,保护国家宝贵的稀土战略资源,环境保护部开展了稀土工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防止企业稀释排放,标准中还规定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稀土矿山开采至稀土金属、合金生产的各种规模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的水、废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稀土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由于没有针对稀土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长期以来,稀土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等,只能执行综合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稀土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的特点和原辅材料的成份,以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为控制项目,对稀土行业废水、废气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控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位负责人表示,《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考虑到我国稀土工业现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标准对现有企业设置了两年的达标排放过渡期,过渡期后,现有企业也必须执行新建企业排放限值。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则占世界97%。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稀土开采生产环保措施成本巨大,地方、企业看重经济效益,矿区百姓急于脱贫,缺乏相应的环保、健康意识,让我国稀土污染治理留下大笔欠账。
江西赣州地区的部分乡镇,近年来已经出现水稻只长苗不结穗、整片枯死、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况。这才是本来该有的状态。
而在我国牺牲环境和人口健康为全世界提供稀土的同时,西方国家相继关闭了自己的稀土公司:美国Mountain Pass稀土矿、钕磁铁制造公司相继停产。与其付出高额环保成本在本国生产稀土,不如买中国没多少环保成本的廉价稀土。倪嘉缵回忆,20多年前到美国参观稀土生产企业,防护措施就已经非常完备,生产线工作时,车间里只有几个工人,根本不会见到我国稀土矿区工人赤膊上阵的场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就包括稀土在内的一些重要矿产品的开采、生产、消费和出口方面都加强了管理措施,这有利于减少过度开采,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完全符合WTO规则。
在2月23日召开的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稀土与环境问题研讨会上,师昌绪的观点获得在场20多位院士和专家的认同。更危险的是,北方稀土开采中,钍等放射性元素很容易给人和环境造成伤害。
这是个很好理解的问题。91岁的两院院士师昌绪,这些日子一直关注着国外对我国控制稀土出口的非议与责难,他认为西方国家大呼小叫的指责没有道理。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私营企业一哄而上,中国在短时间内涌现近100家稀土厂。看到我国整顿稀土行业的举措,尽管已经习惯依赖于中国,一些稀土消耗大国还是开始另谋出路,寻找新的稀土来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